素有滇中绿海明珠之称的双柏县位于楚雄州,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不仅是天然的氧吧,更是了解彝族三笙“傩文化”的不二之选。双柏的傩文化目前已是楚雄双柏的一个标志。老虎笙、小豹子笙、大锣笙是彝族独特的傩戏,有悠久的历史沉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括了傩仪、傩舞、傩戏等不同的文化。三笙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界定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到了双柏,不欣赏一次三笙,算是白来了
让我们也一起去探源双柏,品味三笙吧~
老虎笙:史上最萌祭祀舞
第一次听说老虎笙,缘于采访云南首届舞蹈电视大赛的委员,国家一级舞蹈编导周培武,他对老虎笙备加赞赏,不仅因为老虎笙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老虎的生活习性,也展现了彝族支系罗罗人自古以来生产、劳作的场景,而其舞蹈形式多样,虎舞有12套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跳老虎舞的人,用黑色的毡子捆扎成“虎耳”和“虎皮”披在肩上,脸上、手上、脚上分别用黑、红、紫、白色等各种颜料画上虎纹,装扮成老虎的样子。在锣、鼓的伴奏下,大家围圈起舞,萌态可掬。
观笙贴士:双柏县法脿镇小麦地冲和大庄镇木久郎村等地,是观赏老虎笙的最佳地点。这里的彝族人民虔诚的崇虎,每年农历岁首过虎节。虎节从正月初八接虎祖开始,至正月十五送虎祖结束。其仪式由接虎神、跳虎舞、虎驱鬼扫邪和送虎四部分组成。
小豹子笙:童男裸跳除邪舞
小豹子笙是一种祭祀舞蹈,以纪念拯救村民的神灵--小豹子。
到了小豹子节这一天,全村的彝族群众就从村中选出十几名9--12岁的男娃娃做小豹子,再从六汁江边捡回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的各种石头,磨成五颜六色的墨汁,然后脱光这些男孩子的衣裤,在赤裸的身上绘满豹子花纹及日月星辰等图案。从棕树上剥下棕片,缝制成一个面具戴在裸体男孩头上,头上再插两根长长的、色泽艳丽的箐鸡尾毛。化装完毕的小豹子们就不能再说话,因此,就是平时和他们最亲近的伙伴也很难认出他们。在这种棕片面具之下,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小豹子笙的表演。
饰豹参跳的孩子,在锣鼓的伴奏中变换着不同的舞步,舞者一开始各守一个山头,然后随着不同的锣鼓声“小豹子”挥舞着棍棍,嗷嗷叫着冲下山来,先是在彝家土掌房顶上尽兴起舞,模仿豹子的各种动作表演,最后到各家各户和庄稼地里撵鬼驱病除害,祈求家家户户平安吉祥、六畜兴旺。
完整的小豹子笙一共有72套跺脚、飞脚、转脚、甩脚,踏步、颠步、撮步,挥棍、翻棍、摇棍等趣味盎然的一系列居家、生活、游戏的舞蹈动作,尤其以“公豹子”追姑娘表演最为粗犷豪放,吸人眼球。
观笙贴士: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底土村委会是观赏小豹子笙的最佳地点。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绿汁江畔的彝家儿女自会云集,参与举行“驱逐邪魔、免除灾难”为核心的“小豹子笙”节。各家各户都要提前到山上砍回松树,取三叉松枝插于堂屋,陈列香案和食品恭候“小豹子”进家镶灾除邪。每次举行活动围观者达数千人,场面热闹非凡。
大锣笙:神秘莫测图腾舞
大锣笙是彝族罗婺人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兼有的原始图腾舞蹈。
在跳此舞时,戴上传统木制面具,身捆干草,手中持棍棒的师公、师母在宽阔的舞场中间共舞。师公、师母是跳笙队伍当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也是当地村民所信仰的神和福音的化身。据介绍,每年火把节前的几天,筹办祭祀活动的农家主人就会邀请村里各户人家前来跳笙,同时将从跳笙的人里偷偷选出两个扮作师公和师母。师公、师母戴上面具之后就不能再开口说话,“保持这种神秘感也是对神灵的一种尊重。”
大锣笙先由领舞者敲响锣声以做准备,然后从一锣开始起跳,直到跳到九锣。但见全场舞者,左手提锣置于腹部处,右手拿锣锤,锤头向下,击锣时,转动手腕勾击。领舞者则手持棕叶扇边跳边指挥。“大锣笙”舞蹈最大特点是击锣后又急捂,其声时快时慢,舞者随着锣声变化,跳出各类招式。
观笙贴士:双柏县法脿镇雨龙村委会李芳村,位于白竹山自然风景区腹地,离县城38公里,是双柏三笙之一“大锣笙”的发祥地。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彝族罗婺人都要举行隆重的“跳六月”活动,即一年一度的“大锣笙节”,此时便是观看大锣笙的最好时机。届时,四方百姓接踵而至,李芳村口摊铺林立,人声鼎沸,如同城里赶庙会一般热闹。而在半山腰的广场上,大锣笙开场,毕摩诵经,村里的长者领着村民一起共舞跳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驱灾避邪。数千人同舞的场景,怕是一生也难得看上几回。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若有侵权,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