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云南省昆明市开庭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这个案件竟然是为了保护一群绿孔雀,而要求停止当地最大的戛洒江水电站的建设。
此类案件在全国尚属首例,乍一看似乎很是荒唐,但在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今天,保护动植物似乎也成了势在必行的任务。
为了保护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停止人类的破坏活动,似乎也无可厚非。
那么,案件结果到底如何?政府是否会因为保护一群野生动物而牺牲水电站的建设呢?
偶然发现濒危物种
我国的云南省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分布着品种繁多的动植物。也正因此,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研究人员来此地考察探索。
年,一位名叫顾伯建的90后研究生同样因研究需要来到了云南玉溪。
在玉溪新平县与双柏县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叫红河谷,那里生长着很多不同品种的热带雨林植物,且大多都是原生态的,非常符合顾伯建的考察需求。
为了尽快熟悉此地的情况,顾伯建经常和当地的村民们聊天。
有一次,在闲聊中,村民把自家珍藏的孔雀毛拿出来给顾伯建看。
这些羽毛和我们平时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孔雀毛不大一样,于是顾伯建就询问这是哪种孔雀的羽毛,然而村民也不太清楚。
于是,顾伯建通过网络查询了一下这种孔雀的信息,这一查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原来这是绿孔雀的羽毛,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是我国唯一的本土孔雀品种,全国仅存不足只,比大熊猫还稀缺。
据村民介绍,以前这里的绿孔雀数量较多,很容易见到,但是近年来数量减少,想找到已经很难了。
主要原因是绿孔雀的繁衍能力本来就比其他品种的孔雀弱,再加上近年来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他们很难生存下来,后代也越来越少。
再者因为孔雀爱偷吃村民种植的庄稼,所以村民就将农作物用农药浸泡以防止孔雀偷吃,这样就导致很多孔雀被毒死。
顾伯建心里很不是滋味,国家的珍稀野生动物本该受到应有的保护,但是因为人们保护意识的淡泊,竟导致它们死于非命。
此时的顾伯建,非常想和绿孔雀来个一面之缘。于是,他在村民的带领下开始寻找绿孔雀的踪迹。
但是天不遂人愿,直至考察结束,也没看到绿孔雀的身影,只是找到了一些羽毛,顾伯建难免有些失望。
顾伯建
水电站使栖息地受到影响
在红河谷考察的日子很快结束了,顾伯建也打算启程回学校。可是在临走时,他却听说了一件令人忧心的事情,这里将要建一座大型水电站——戛洒江水电站。
经了解,他发现绿孔雀的栖息地正是水电站规划的蓄水池所在地,这令顾伯建很是不安。
虽然此时水电站的建设只是在规划中,还未正式开工,但是一旦建成,那么就表明绿孔雀目前的栖息地将变成一片水地,那绿孔雀又该去哪里生活?
没有了适宜的环境,它们是否还能生存下来?
然而,对于当地百姓而言,戛洒江水电站的建设却又是一大利益工程。
它建成后不但可以解决当地居民和农田的用水用电问题,还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且从环保方面来讲,也是对人类极其有利的。
这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其动态总投资约39亿元,和一群野生动物相比,到底孰轻孰重?政府可能因为保护一群绿孔雀,而停止水电站的建设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令顾伯建深感不安,他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到底能不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经过深思熟虑后,顾伯建决定把红河谷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导师。
他找到导师,把绿孔雀和水电站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这引起了导师足够的重视。
导师立即带他去了中科院,将事情反映给相关人士。中科院专家得知后决定去红河一带考察,一探虚实。
经过专家们考察发现,绿孔雀的确存在于红河谷地区。
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此前国外很多专家以为中国的绿孔雀已经消失,显然顾伯建的发现给了他们有力的回击。
然而,专家们此行也同样证实:一旦水电站动工,日后投入使用,必定会影响绿孔雀的生存环境,严重者很可能导致绿孔雀的灭绝。
于是,专家赶紧联系相关部门,阻止水电站的建设。
专家的提议虽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赞同,但是在他们权衡利弊之下,仍然以水电站的建设为重,决定对水电站进行开工。
年3月,戛洒江水电站举行了开工仪式,这就预示着水电站将很快进入施工阶段。
并且,预计年11月就会开始截流蓄水,如果在此之前仍无法阻止工程的进展,那一切就都晚了。
此时,顾伯建的心里焦急难耐,他不想让红河谷的绿孔雀受到伤害,所以毅然决定再去一趟红河谷。
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孔雀交配的季节,此时更容易发现它们的身影,所以年3月份,顾伯建再次来到红河谷。
刚到这里,他就听到了绿孔雀的叫声,那声音清脆明亮、响彻山谷,这令顾伯建激动不已。
但是在山谷中找了好久他仍无缘与绿孔雀相遇,然而这些叫声却在他的心里不断回响,激起了他的决心:一定不能让这群绿孔雀的家园遭到破坏。
但就在附近,挖掘机的声音正在轰轰作响,大量的工程车辆从这里来来往往,无数的工人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水电站建设工程正在施工中。
经过一年的建设,水电站已具雏形。顾伯建在心里盘算:怎样阻止这一工程的进度?怎样让绿孔雀的生存环境不受影响?
此时,顾伯建想到了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想借助他们的力量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