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银,云南省泸西县泸源中学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年9月,陈国银考入南京大学理科实验班,经过一年的大类学习,通过“拔尖计划”选择了天文作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迄今为止陈国银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也有志于本科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科研。从高中时的“逐梦益行”夏令营到大学研支团学长的陪伴鼓舞,南大研支团一直是陈国银坚强的后盾,这种奇妙而深笃的感情也将在未来一直延续......
写在开始:国银的初印象南京终于入冬,采访的那天是阴蒙蒙的小雨,更添了几分寒意。隔着玻璃窗,陈国银远远地走来,一身黑衣持着一柄黑伞,衬托得身形清瘦而挺拔利落。等到走近了,打了个招呼,这个大男孩会腼腆地微笑着回应,眼睛却是认真而明亮的,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采访的开始,陈国银先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该县属云贵高原地区,风景秀美,县内世居苗族、彝族、苗族等多种少数民族。泸西县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早在年就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泸西县里仅有两所高中,本身教育资源比较薄弱,师源和生源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流失。正是因此,为加快泸西县教育发展,年南京大学研支团开始在泸西县展开支教工作。恰逢此时,双柏县被确定为南京大学定点扶贫对象,研支团也为教育扶贫奉献出了一份力量。
亦师亦友——研支团陈国银初中就读于泸西二中,当时有三位南大研支团成员在此任教,让陈国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初三的元旦晚会上,三位南大研支团成员以平日与学生相处的日常作为素材,一起作词作曲,合作弹唱了一首歌送给所教的学生。“他们太厉害了!很有才华,也有青春活力,而且当时气氛非常热烈,所以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这个表演也让我们很受感动”,陈国银笑着说,“也是从这儿之后我开始慢慢主动了解南京大学和南大研支团。”
到了高中,陈国银和南大研支团的缘分仍在延续,正是因为南大研支团,他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友谊和一位热心的“哥哥”。
陈国银所在的泸源高中也有三位研支团的支教老师,“虽然这几位老师没有直接教过我,但因为他们是从大学来的年轻老师,我们都很感兴趣”,陈国银说道。当时17届研支团泸源中学所在的支教老师一共三位,负责历史、*治等科目的教学,其中许世刚作为泸西分队队长,还在泸源中学组织了很多妙趣横生的活动,包括诗歌朗诵、合唱比赛、话剧编排展演等多种形式,活跃了校园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回忆起来,陈国银说:“南大的支教老师带过去的不只是教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也是一个榜样的存在,也是大家心里追逐的目标,包括他们优秀的品格等也是我们学生可以学习到的”。陈国银同学采访中曾说,在那次“逐梦益行”夏令营之前自己从没有出过省,和他一样的同学也有很多。经过南京大学四年本科教育培养的南大研支团成员,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知识和观念,和支教地学生的关系亦师也亦友,为无数孩子燃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南大研支团当时在泸源中学举办的一系列课外活动
当被问起有没有印象最为深刻的老师时,陈国银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治的许世刚学长了,他鼓励我参与的‘逐梦益行’夏令营对我帮助非常大,他在夏令营带队期间也和我成了朋友,有那种相逢恨晚的感觉”。说起许世刚学长,陈国银眼睛更亮了,漆黑的瞳仁里满是真诚热烈的光亮。
许世刚在泸源中学青春进行励志巡回演讲
夏令营结束后,陈国银开始了紧张的高二学习,许世刚支教结束后回校继续读研。忙碌的生活间隙陈国银也会偶尔想起这位学长对自己的叮嘱,在这年的元旦,他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从南京来,寄件人是许世刚学长。“我们真正的深交也只是夏令营的一周时间,学校不让带手机,我们近半年没有联系过,没想到他能记得我,还在节日特意寄了份礼物给我”,陈国银回忆着,又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收到那么遥远的礼物,心里当时非常惊喜和高兴”。
上大学之后,这对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直保持着联系:“大学开始我有点不适应,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同学和我一起考入南大,周围都是陌生的人,但是好在有学长在,刚进大学的前几周学长都会很频繁地联系我,经常找我聊天谈心,还带我逛校园”,说着说着,陈国银微蹙的眉头慢慢展开了来,“学长情商很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渐渐打消了顾虑,内心的焦虑也消失了,我慢慢融入了集体。”除此之外,许世刚学长还牵头组织了个聚会,让曾经支教泸西县的研支团成员和陈国银重聚,帮助陈国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时至今天,他们仍保持着联系,时光荏苒,庆幸的是,这段六年之久的友谊始终没有褪色。
从懵懂稚嫩的少年到如今目光坚定、羽翼渐丰的青年,研支团贯穿了陈国银的青春期,在未来的每一天也始终会是他坚定的后盾。
影响人生的一次旅行——
“逐梦益行”夏令营
在研支团举办的一系列助学活动中,陈国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逐梦益行”夏令营。年暑假,陈国银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团委、研究生支教团举办的“博爱青春——逐梦益行”南大支教团·西部师生连心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南京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访学活动,营员师生分别参观了南京大学鼓楼和仙林校区、先锋书店、总统府、中山陵、明城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历史和现代文化地标,聆听了科学讲座,还到南京一中参加了东西部中学生一对一交流活动,举行了素质拓展、文艺联欢和爱心饺子宴等活动。这是陈国银第一次出云南省,第一次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这段回忆一直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陈国银还记得那个夏天非常热,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时他感受到了那份沉重感,以至于很久不想说话。
年“博爱青春——逐梦益行”连心营全体营员合影
当被问到活动收获时,陈国银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们:“这个活动对我帮助很大,说严肃一点,是影响我人生的,对于当时处于高中而且所在地信息不是很发达的我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它打破了高考对我视野的一个阻挡,在此之前我只能看到高考,而在这之后,我看到了高考后的大学生活,一方面我更有学习的动力了,心里有了憧憬;另一方面,我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也会自问很多问题来确定自己的兴趣点,也开始搜集关于城市、专业的很多信息,提前了解这些对我的志愿填报乃至今后的人生都是大有帮助的。”陈国银也是在这个过程里,给自己确定了“基础学科研究”的定位,也更注重物理学的学习。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陈国银就如这句诗里所说的那样,总是有着那种同龄人身上难得的坚定和韧性,怀抱着清晰的目标,每一步都是踏实而有力的。
高考建议——自主学习适当减压陈国银是泸源中学18届高考的榜眼,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考入南京大学的学生。讲起自己的高中学习,陈国银首先感谢了任课老师在自己身上投入的精力;再就是许世刚学长——“学长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和他交流过后,我收获了很多启示,也学会在以听课为主的高中学习阶段就开始自主学习,这对我高中学习十分重要,对我之后的大学学习乃至整个人生影响都是深远的。”
而当被问及给学弟学妹的高考建议时,陈国银摆了摆手,谦虚地表示具体的课程学习任课老师已经讲得非常详尽,他更建议在课余可以进行适当的自主学习,比如预习等,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心态的调节,在心态烦躁的时候适时转移注意力。说到这里,陈国银又想了想,补充道:“我也建议他们更早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比如大学、专业、城市等的选择,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不要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再临时考虑”。而陈国银正是如此,发现了自己对于基础学科研究的兴趣,也在大学顺利开启了自己的科研生活。
科研迷的大学生活:累并快乐着
陈国银在一年的大类学习中,通过通识课、论坛讲座以及和天文专业老师的沟通交流,发现了自己对于天文专业浓厚的兴趣,也开始了自己的早期科研——“在近红外波段认证激波主导区域内的分子和原子谱线”。之后陈国银又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导师郭洋的带领下展开对“冕环振荡的磁场性质”这一课题的研究,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此外,他还参与了南大天格计划,课题名为“针对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立方星的开发和研究”,讲到这里,陈国银眼睛亮晶晶的:“这个课题是一个小卫星的开发研究,小时候不懂事曾经想过要造卫星造火箭,没想到自己在大学就能参与这些项目,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南京大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陈国银在实验室做研究
课余时间,陈国银参加过很多论坛,比如国际天文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论坛等,还有很多天文观测活动。大二的时候他参加了中国大学生物理知识竞赛,陈国银作为南京大学代表队的一员参与了华东赛区的比赛,最终团队斩获了特等奖。陈国银也非常热爱公益,曾是江苏科技馆的志愿者。谈到未来打算,陈国银说:“我对天文专业很有兴趣,打算继续在这一领域深造学习,也希望能继续留在南大学习。”
陈国银参与国际天文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论坛
写在最后:国银的致谢采访的最后,陈国银说:“我想表达一下对研支团由衷的感谢,南大研究团让我的人生走上了一个转折点,帮助树立了我今后的人生目标方向,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参与到这样的支教活动中,像南大研支团影响我一样去影响到更多的人。”
图文
方可、陈国银
美编
张娟娟
责编
韩建汶、张子凡
往期回顾我和南大研支团|毕亚:“双柏史上高考最高分”与“结缘南大的东大人”
南大支教团参加泸源中学教职工运动会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泸源中学师生共庆抗战胜利70周年
南大支教团临时团支部组织纪念“一二·九”主题讲座
热血青春,筑梦起航——南大支教团队员连开15场青春励志巡回演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