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
全国三农媒体总编辑
赴云南省楚雄州
进行脱贫攻坚主题采访
在过去的近一周时间内
30多家媒体代表
走进该州9县1市
展开集中采访
农报君
也作为代表
分别实地踏访了
中国第一彝村
祥鸿农业
牟定县
南华县
姚安县百园庄园
大姚县将*村
下面和小编
一起回眸一下吧
作为高山地区
楚雄提出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基地”
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
“科研+种养+加工+流通”
全产业链发展
推进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与绿色食品制造业
向“两型三化”转型升级
努力建设成为云南省
辐射南亚、东南亚的
绿色健康食品供给基地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
楚雄脱贫攻坚经验
或可为全国其他地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供参考
紫溪:中国第一彝村的美丽蝶变
“土坯房变特色民居,道路宽敞又整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里一天比一天美丽。”7月16日上午,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64岁的李德秀,和几名彝族妇女围坐在一起,做着彝族刺绣。
当天,“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采访团走进该村。
紫溪彝村距城区12公里,全村共有84户人,其中彝族同胞人。“为支持修建西静河水库、广大铁路和楚南一级公路建设,20年间紫溪彝村经历了两次搬迁。”紫溪镇*委书记杨培香介绍。
年,该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大紫溪山旅游发展大好时机,凭借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彝族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现在,紫溪彝村已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
晴灰雨泥、水源紧张、厕所脏臭、垃圾乱倒现象已成历史,如今户户小桥流水,远看青山环绕,近闻鸟语花香。“来我们紫溪彝村不仅仅是游玩,更多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村民李和有最早经营农家乐,去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还带动了8个村民务工。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紫溪彝村把彝族的建筑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融入到民居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中,家家户户的砖雕彩绘全方位展现了彝族对火、对虎的崇拜,还建设了火把广场、十月太阳历浮雕、太阳女神雕塑、葫芦兄妹雕塑、福禄羊等景观,让游客充分了解彝族文化、领略彝族风情。
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笑容露出来。全村开办了28家农家乐、8家彝家客栈和4家小商店4,村里还引进了滑草场、鲜花谷、庞业农林庄园、紫溪康养小镇、松毛长街宴等一批企业入驻,全村劳动力均有就业门路,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
去年,紫溪彝村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余元,户均收入9.98万元,当初贫苦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中国第一彝村”的名头越来越响亮。
双柏:循环种养闯出新天地
“我们探索循环种养和股份合作模式,带动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7月16日下午,“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双柏县妥甸镇罗少村的云南祥鸿农牧公司,公司总经理尹世祥如是说。
“掩藏”在深山林海中的祥鸿农牧公司,拥有亩核心基地,存栏努比亚黑山羊多只、优质种*牛头,还建有50亩中药材繁育基地,种植多亩白芨、*精等中药材。按照要求,记者进入养殖核心区域采访,需穿上白大褂,还要经过两次全身消*。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羊粪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尹世祥介绍,基地逐渐摸索出“秸秆养牛羊、畜粪发酵制成有机肥、再用以种植中药材”的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牛羊粪是种植中药材绝好的肥料,粪污难题迎刃而解,药材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在祥鸿农牧中药材基地,罗少村村民韦学凤正在移栽白芨苗。“以前种玉米每亩收入1元,现在跟着祥鸿种植青储玉米,每亩能多收元。仅此一项,她家20多亩地就能增收两万多元。”韦学凤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天能挣80元,全家早就脱了贫。
祥鸿农牧公司以青储秸秆为主供给饲料,现与周边户农户签订秸秆收购合同,仅罗少村,就有超过一半的农户种植青储秸秆,户均增收达2.8万元。建立健全产销利益联结机制后,贫困户在发展产业、土地流转、务工中获得了可观收益。
“此外,我们还采取股份合作模式,发展能繁母牛养殖合作项目,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脱贫。”尹世祥说,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缺乏养殖技术的贫困户,去年妥甸镇*府统筹万元专项扶贫资金,购买相应价值的能繁母牛交由公司代养。5年合作期内,在保证原始股金不变的前提下,公司和贫困户按当年获得收益对半分红。
牟定:筑牢防贫返贫“安全网”
一场车祸,让牟定县共和镇代冲村贫困户刘显辉一家雪上加霜。刘显辉颅内出血,儿子左腿骨折,住院治疗花去15万余元,除去保险金赔付外,他们还需自付3.7万元。所幸,按照*策,他们可享受到2.98万元防贫救助金。
7月17日上午,“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采访团走进云南省牟定县,聚焦该县精准防贫救助基金工作情况。
据介绍,年底,牟定县超前研究脱贫攻坚巩固措施,针对少数脱贫对象和农村群众因家庭发生“重大灾害、重大变故、重大疾病”等突发原因,造成产生大额支出、安全住房受损,不能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困难群众,创新设立“精准扶贫救助基金”,适时开展防贫返贫救助,解决因病、因灾或其他重大变故致贫返贫问题。
为确保资金来源通畅,该县在县红十字会开设“精准防贫救助基金”管理专户,保证资金专人管理、转款专用、封闭运行、安全高效。县财*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作为基础资金,争取上级补助一点作为引导资金,由红十字会倡议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机关干部和群众捐款万余元作为保障资金,扩大基金池。
“我们根据不同原因致贫的群众实施分类施策,制定不同的救助标准,真正实现应救尽救,救助一户消贫一户的目标。”牟定县县长赖有常说,截至目前,全县防贫基金已帮扶16户救助对象,发放救助资金27.22万元,有效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南华:野生食用菌借网飞全国
“昨天发了1公斤干巴菌和2公斤鸡枞到厦门,收入近千元。”7月17日,“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采访团走进云南省南华县,该县野生菌交易市场李杨野生菌店老板李松权欣喜透露,每年八九月,他都能通过电商销售多单,把野生菌卖到全国各地。
南华县立体气候得天独厚,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其野生菌的种类、数量、质量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全县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多种,占全国多种的31.2%,占全省多种的43.3%,资源年蕴藏储量1万多吨,“世界四大名菌”和“中国十大名菌”均有分布。
该县围绕“小菌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以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野生菌产业已成为推进南华县域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野生菌”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
目前,全县已建成野生菌交易市场3个,培育野生菌收购经营户余户,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6吨,交易额6.19亿元,其中,县内产量吨,产值4.69亿元。
近年,该县还以“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为支点,积极推行“互联网+野生菌”营销模式,实现电商交易1.59亿元。在电商带动下,南华野生菌卖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出口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姚安:“菜果花牛药”风生水起
推进“百果庄园”建设,整合投入万元社会资金发展优质水果产业,建设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1.3万亩,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9万亩,实现产值1.84亿元。
7月17日,“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采访团走进云南省姚安县,探访该县栋川软籽石榴基地、光禄百果园等高原特色农业。
光禄百果园流转0多亩荒山坡,打造现代农业庄园,种植60多个品种近35万株果树,年接待游客3.5万人;鑫农公司流转亩土地引入突尼斯软籽石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农户年人均收入可达3万元。
近年来,姚安县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有机农业示范县建设为突破,突出五大农业“百园庄园”建设,着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种植、烤烟种植基础上,该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菜、果、花、牛、药”五大农业“百园庄园”发展。
除了“百果庄园”,姚安还推进“百菜庄园”“百牛庄园”“百花庄园”“百草庄园”建设。建成智能化育苗工厂20亩,温室大棚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71万亩,实现产值5.99亿元;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3个,实施粮改饲1.56万亩,生产青储饲料4.7万吨,全县肉牛存栏突破12万头,实现产值3.44亿元;花卉温室大棚亩,打造“东方玫瑰谷”农旅庄园亩,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2万亩,实现产值万元;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7个,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9万亩,实现产值万元。
“我们还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战略,制定县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县实施方案,出台一系列扶持奖励*策,启动青美公司亩有机农业示范园建设和佳祎公司千亩连片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建设。”该县主要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全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28个、有机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有机农业示范创建迈出实质性步伐。
下一步,该县将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建设中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草海绿色食品加工核心区和光禄农旅融合核心区。力争到年,全县实现20个种养示范基地有机转换,获得50个以上“三品一标”品牌认证。
大姚:仕华绿色产业开发公司的扶贫经
“山高石头多,茅草满山坡”,是云南省大姚县金碧镇将*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自从河南客商彭士华进村后,荒山坡变成花果山,村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7月18日,“全国三农媒体楚雄行”采访团来到将*村,记录他的扶贫故事。
“我承包了公司棵软籽石榴和核桃树管护,每株管护费10元,一年就有4万多元收入。”村民郭建说,如果没有基地,他挣不到这么多钱。
仅去年,仕华公司就吸纳贫困户户人参与管护,支付管护费余万元。
10年前,在昆明做生意的彭士华被久负盛名的大姚核桃吸引,成立大姚仕华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流转凉桥、将*两个村2万亩林地,实施低效林改造,发展核桃种植、林下资源开发和林下特色养殖等。
目前,公司标准化种植核桃亩,软籽石榴亩,其他水果亩,年养殖绿壳蛋鸡7万羽。
近些年,该公司探索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为群众创造就业岗位个,带动周边核桃产业户、生态养殖的发展61户,走出了一条基地引领带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双方互利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除了树木管护增收外,彭士华还推出林地流转增收、基地务工增收、多种经营增收和股份合作增收等多种帮扶方式。
贫困户在承包管护的基础上,无偿取得公司林下土地的经营权,职能部门和挂包干部开展技术指导,自主发展中药材、魔芋、土鸡等林下种养项目,经营收入归贫困户所有。
去年,仕华公司发放只仔鸡给贫困户散养,并回收绿壳蛋,解决贫困户销售之难。
同时,将*、凉桥等村户贫困户,每户以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入股公司,发展绿壳蛋鸡养殖,通过分红实现增收。
“今年,我们又扩大帮扶范围,在赵家店镇黑什里村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软籽石榴基地,帮助60多户村民通过地租、务工、承包管护、股份合作等方式长期稳固增收。”
彭士华信心满满地说,公司将以核桃种植为核心,融入养殖、产品加工、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庄园经济”,进一步密切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奔小康。
来源: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肖敏
编发:马清妮
出品:农村新报全媒体
长
按
关
注
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