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权威发布永登县政府年工作要点,
TUhjnbcbe - 2021/5/19 19:06:00

投稿、商务合作

各乡、镇、民族乡人民*府,县属各办、局:


  《凤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凤庆县人民*府


  年3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凤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年3月

目录


  第一篇“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1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显著………………………1


  第一节取得两个方面决定性成就…………………………2


  第二节七个方面工作成效显著……………………………2


  第三节存在问题…………………………………………13


  第二章发展形势和机遇……………………………………15


  第一节面临形势……………………………………………15


  第二节发展机遇……………………………………………18


  第三章总体要求……………………………………………20


  第四章根本遵循……………………………………………21


  第五章发展原则……………………………………………22


  第六章发展目标……………………………………………24


  第一节年远景目标…………………………………24


  第二节年发展目标…………………………………25


  第七章发展空间布局………………………………………29


  第一节提升一核……………………………………………31


  第二节联通两轴……………………………………………33


  第三节构建两带……………………………………………35


  第四节打造三区……………………………………………37


  第二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39


  第一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39


  第一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9


  第二节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40


  第三节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40


  第二章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凤庆……42


  第一节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42


  第二节守护住绿色生态……………………………………46


  第三节利用好绿色资源……………………………………50


  第四节加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53


  第三章更高水平推进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56


  第一节找准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切入点………………56


  第二节精准补齐短板拓展投资空间………………………57


  第三节推进消费转型升级…………………………………59


  第四章打好“三张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61


  第一节巩固提升高原特色产业……………………………65


  第二节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66


  第三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67


  第四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68


  第五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73


  第六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75


  第五章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80


  第一节织密交通网络,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80


  第二节加快水利补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86


  第三节升级信息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88


  第四节完善电油气网,提高能源保障能力………………90


  第五节培育立体物流网,建设物流枢纽…………………91


  第六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93


  第一节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93


  第二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94


  第三节深化农村改革………………………………………95


  第四节夯实乡村发展基础…………………………………95


  第五节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96


  第七章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98


  第一节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98


  第二节建设全省最美县城…………………………………99


  第三节建设一批全省最美集镇和中心村…………………


  第四节提高城镇人性化服务水平…………………………


  第五节提高城镇标准化治理水平…………………………


  第八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新时代发展后劲………


  第一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三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九章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能……………………


  第一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创新*府管理和服务方式…………………………


  第十章切实改善民生福祉,保障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


  第一节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第二节高质量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全面推进健康凤庆建设……………………………


  第五节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第六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七节加强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


  第八节全面抓好其他社会事务管理……………………


  第十一章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第一节建设法治凤庆………………………………………


  第二节建设平安凤庆………………………………………


  第三节建设和谐凤庆………………………………………


  第三篇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全面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节全面加强*的领导…………………………………


  第二节持续深入开展“*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实践活动…………………………


  第三节以高质量*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推进社会主义*治建设……………………………


  第五节明确实施责任………………………………………


  第六节加强规划衔接………………………………………


  第七节加强*策和项目保障………………………………


  第二章加强规划监测评估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第二节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附件:1.名词解释


  2.凤庆县“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清单


  3.凤庆县“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规划说明

前言

“十四五”时期(~年)是凤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第一个五年。结合我县新时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凤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凤庆县委关于制定凤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凤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是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凤庆在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凤庆、谋划凤庆、发展凤庆,深刻把握云南“四个突出特点”和临沧“三个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全县的发展基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聚焦中央*策、国家战略和宏观取向,主动定位自身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是凤庆发展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面对我县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人民*府全面把握凤庆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第一节取得两个方面决定性成就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汇聚全县人力、财力、物力、精力,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全力打好“八大攻坚战”,深化沪滇协作和定点扶贫,户农村危旧房完成改造,建成易地安置点51个,“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5个贫困乡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稳步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贫困县顺利摘帽,被国务院扶贫办评定为“脱贫攻坚典型县”。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年末83.6亿元增加到.3亿元,突破亿元,年均增8.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23.9%,高于全市年均增速,是凤庆发展史上投资强度最大、效益最为明显的五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比年翻一番以上的小康目标。

第二节七个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云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大临铁路(凤庆段)完工通车,助推全市人民实现百年铁路梦想,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凤庆人民即将实现“飞天梦”,犀牛大桥加快建设,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迈出关键一步,全县公路里程达52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自然村公路全面通畅,“美丽公路”建设稳步推进,被列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凤习线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路”,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郭大寨中型水库下闸蓄水,老坝口、小箐沟、淘金塘3个小(一)型水库竣工验收,大摆田中型水库开工建设,天生桥、鹿马箐、前锋、涌金4个小(一)型水库及凤庆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加快推进,完成3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利有效灌溉保证率较“十二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城乡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兴农光互补、天然气管道支线、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等新能源工程建成,新建改造农村电网公里,增设充电桩96个,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建4G网络基站8个,启动5G网络基站建设,建制村4G网络全覆盖、有线光纤交叉覆盖,信息网络基础更加夯实。快递、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建制村通邮率达%,亚太物流建成投用,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13个乡镇实现电商服务站全覆盖,个村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城乡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凤庆。扎实开展“两违”整治,严格落实“六长制”,突出环境治理,抓实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保护,“森林凤庆”建设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3.5万亩,城乡面源污染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颜值”和品质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5%,获云南省森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等荣誉称号。

三、产业发展成果丰硕。坚持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及“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巩固特色产业基地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7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家庭农场个,勐佑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核桃水洗果联盟在我县成功组建,被列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全省“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第五届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32.7亿元增加到55.9亿元,年均增6.2%。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建成标准厂房一期6.4万平方米,二期加快推进。园区聚集企业达户,投产户,被考核认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被命名为云南凤庆产业园区)、全省第一批生物产业示范基地、第一批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云南省食品工业基地、第一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云南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17个,“凤庆滇红茶”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绿色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不断提升,附加值明显提高。培育规上企业2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6.2%。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业态竞相涌现,天之凤电商孵化园被评为省级众创园,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繁荣活跃,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大健康、中医药等产业不断发展,凤庆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从30亿元增加到55.2亿元,年均增9.7%。

四、城乡建设明显提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进,品位特色不断彰显,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省首批美丽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完成文庙片区、西南片区改造建设,启动东部、西部、庆甸、运输公司等片区综合开发建设,完成旧城改造.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户,城镇道路、供排水、城市公园、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建成区13.5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19.5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44.6%。全面启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完成12个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集镇扩容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传统村落10个、美丽乡村43个,完成旧村改造个,建成美丽村庄个,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滇红小镇列入省级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推进“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厕所革命”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

五、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文教卫生、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和不动产统一登记、营改增、殡葬改革等有序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推行。机构改革、公车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和*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完成权责清单调整公布,“互联网+*务服务”“一部手机办事通”有效推广,全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3%,营商环境和*府服务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围绕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积极引企引资引智,招商引资*策逐步健全,碧桂园、海南森华信、正邦集团、北京小罐茶、爱康光伏等知名企业落地凤庆,招商引资年均增长20%。成功组建全市第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全社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被列为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云南省科普示范县、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试验区。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投入持续增加,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县第一中学入选首届中国县域百强中学,县第一幼儿园被评为省一级一等幼儿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被列为全国“阳光校餐”项目试点县,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滇红校区建成办学,职教中心实训综合楼竣工投用。卫生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设施大幅改善,医院医院,医院二院开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完工,综合服务能力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勐佑中心卫生院和洛*卫生院能力提升达国家标准,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被国家列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县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8张、卫生技术人员6.1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持无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的“双零”态势,核酸实验室投入使用,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实现双提升,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派出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省抗击疫情,派出7批次名医护人员支援耿马县防控疫情。城乡就业水平、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务服务水平等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市首家引进社会化运营模式的凤山镇东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全市首家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使用,老年护理院开工建设,社会兜底保障网进一步筑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凤庆茶厂老厂区旧址、诗礼古墨流浪河磨房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史古镇、“滇红第一村”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省运会凤庆赛事成功承办,博物馆、文化馆建成投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社科联、残联、侨务、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审计、移民、退役*人事务、人事、统计、调查、广播电视、供销、气象、邮*、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有效开展。

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机制更加健全,法治凤庆深入推进,建立网格化巡逻、扁平化指挥、立体化防控、一体化运行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打掉涉黑涉恶团伙9个,“扫黑除恶治乱”成效明显,四次被省级表彰为“先进平安县”,社会安全体系更趋完善。统战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持续推进,建成10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城乡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专栏1凤庆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注:[]表示累计数

类别

指标

规划情况

完成情况

牵头责任单位

备注

年规划目标

年均增速

属性

到年完成情况

年均增速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亿元)

11

预期性

.3

8.3

县发展改革局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4.5

[1.5] 

预期性

4.5

[1.5]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6

[8.52]

预期性

44.6

[7.12]

县自然资源局

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压力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5

预期性

23.88

县公安局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5

 [3]

预期性

37.6

 [5.6]

县发展改革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6.7

12

预期性

45.4

16.90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70

8

预期性

.2

47.24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

预期性

51.53

23.9

县发展改革局

年基数调整,5年增速平均超23.9%

创新驱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重(%)

0.88

[0.81]

预期性

0.2

[0.28]

县科技局

缺乏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2

24.4

预期性

0.2

24.4

县市场监管局

科技进步贡献率(%)

49

[3]

预期性

49

[3]

县科技局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50

[20] 

预期性

61

[31]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70

[20]

预期性

80

[30]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5

预期性

0.25

县发展改革局

仅有大兴光伏1户战略性新兴企业纳入统计

民生福祉

居民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6

预期性

31

4.10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收动力不足。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等大幅度减少。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00

12.7

预期性

34

7.50

县农业农村局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2.2]

约束性

11

[2.2]

县教育体育局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

[5.5]

约束性

96.12

[6.62]

县教育体育局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0

[19.02]

预期性

90.03

[19.05]

县教育体育局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0.43

[2.1] 

预期性

0.47

[2.73]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年脱贫摘帽

[3.99] 

约束性

如期脱贫摘帽

县扶贫办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预期性

90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各年度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安居工程建设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1]

[0.9] 

约束性

 [1.04]

[0.94]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万户)

 [3.66]

[3.01]

约束性

 [4.29]

[3.64]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人均预期寿命(岁)

73.5

预期性

75

县卫生健康局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亩)

.35

约束性

99.26

县自然资源局

市级实际下达任务95.42万亩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25]

约束性

[33]

县水务局

单位GDP能耗消耗降低(%)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县发展改革局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县发展改革局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县发展改革局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73

[4.9] 

约束性

71.5

[3.4] 

县林业和草原局

市级实际下达任务71.5%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0.12

[0.03]

约束性

0.12

[0.03]

县林业和草原局

空气质量

县城城细颗物(PM2.5)浓度下降(%)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8

约束性

99.4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劣Ⅴ类水体比例(%)

5

[-5]

约束性

0

[-10]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氨氮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二氧化硫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氮氧化物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第三节存在问题

“十三五”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总体向好,但凤庆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一、经济发展质量需进一步提升。一是三次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精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发展模式陈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足,工业实体数量少龙头小,产出效益不高,工业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产业占比高、增速快,但主要依赖低附加值的初级服务业,金融、信息、科技服务、大健康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规模较小,服务业总体质量偏低。二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缺乏高新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三是重大经济平台实力不强。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滞后、动能不足,招商引资、项目入园仍需加快,园区设施配套不完善,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没有完全发挥,亟需建设高质量园区。

二、要素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一是人才支撑不足。本地劳动力外流严重,人口红利呈现明显的外向性,同时乡村技能人才、工业技术人才、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难、流失重,人力资源难以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财力支撑不足。财*收支形势异常严峻,财*资金严重依赖上级财*转移支付,财源增长点不足,财*刚性支出多,收支矛盾尖锐。三是土地资源支撑不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自然保护地等禁止开发区面积占比大,土地资源供给有限,同时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土地闲置、利用率低的现象依然存在,支撑重大项目建设的用地指标趋紧。

三、公用设施短板需进一步补齐。一是综合交通体系不健全。全县对外交通依赖于省道干线,云保高速凤庆段未全线通车,凤庆机场未通航,犀牛大桥在建,凤巍高速、云保铁路尚在规划阶段,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二是新型基础设施滞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速,并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加快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体系化支撑,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三是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随着全面放开二孩*策实施和老龄化社会到来,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需求在快速增长。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现代化水平不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暴露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养老服务设施薄弱,社会化养老发展程度不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治理体系还需健全。

第二章发展形势和机遇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找准凤庆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机遇、优势,科学应变、主动作为,把传统优势提升为新竞争优势,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业绩,开启凤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县将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复杂发展环境,形势和机遇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一、从全球看,外部环境变化前所未有

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愈演愈烈,国际*经格局经历重大调整,全球外部环境突出表现为五个“加速”:经济重心加速东移。亚洲GDP占全球比重逐年增长,而欧洲和北美均呈现下降趋势,我国GDP占全球比重与美、欧共同构成三极格局。科技产业加速变革。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各领域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突破态势,正在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的链式变革,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深刻改变区域经济产业格局。治理体系加速重构。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与多边主义冲突加大,全球性治理机制受到严峻挑战。我国积极倡议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体系正迎来最大重构,中美大国关系成为其中最大变量。全球贸易加速调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有较大下滑,受保护主义影响,未来全球商品贸易不容乐观。同时,随着信息服务等新型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有望迎来新的快速增长。绿色转型加速发展。全球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本的依赖仍然较大,经合组织国家和金砖国家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居高不下。然而,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普遍实践,石油输出国组织预计未来20年世界主要地区能源强度差距将逐渐缩小,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幅有望最大。

二、从国内看,国内发展环境稳中向好

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趋稳。随着全社会创新投入加大,未来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望获得质的提高,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稳健。国内市场扩容提质。消费结构日益改善,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呈增长态势,中等收入群体对消费升级形成强力支撑。但与发达国家80%的消费占GDP比重相较,我国消费领域发展空间仍然巨大。人口素质红利逐步凸显。近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但仍拥有全球最大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每年约有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留学回国人数约50万人,还有大批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迅速成长,人口素质红利加快显现。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以自由贸易港(区)为支点的对外开放格局深度布局,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优进优出的国际贸易格局和走出去引进来并重的国际投资格局将基本确立,大国开放平台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新时代加快来临。绿色发展革命成为重要主题,生产方面环保高压态势不会改变,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化转变,“十四五”时期我国或将迎来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拐点。能源结构和效率持续优化,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大,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小。总的看,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态势没有变,对全球经济系统的重要性没有变,重大风险总体可控的局势没有变,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三、从省内看,转型发展态势更加确定

云南属于欠发达省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短板依然突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开放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补短板仍是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十四五”期间,省委、省*府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布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将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随着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三张牌”,打造万亿级产业、千亿级产业,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数字云南”及“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转型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仍然很足。

四、从市内看,整体发展环境迎来较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符合临沧实际,特别是对云南的“三个定位”,是临沧发展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在全国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临沧位于全国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和辐射中心建设、贯通新的国内国际循环的关键节点,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由封闭变开放、从末梢到前沿的转变将不断加快,从投资冷地向投资热土的转变将不断升温,临沧迎来了发展史上最大的机遇。

第二节发展机遇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二十二次全会,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作出了加快构建和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云南的“三个定位”,是凤庆融入临沧整体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凤庆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一是发展的内生动力蓄势待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立体综合交通加速形成,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加速汇聚,同时,城乡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优势更加明显,数字经济起步稳健,绿色能源保障不断提升,发展平台更加坚实,将进入大改革推进大开放、大交通带动大贸易、大生态促进大健康、大数据引领大创新、大产业支撑大发展的加速期。二是要素支撑条件好于历史以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推动,省级重点培育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着力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推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大滇西旅游环线以及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与凤庆长期以来坚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崛起高度契合,将获得更多发展要素支持,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发展形势较为复杂,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

第三章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把凤庆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中国红茶第一县、全省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新基建示范县、全省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第四章根本遵循

坚持*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并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发展。

一、坚持*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的基本路线、方针和*策,自觉在思想上*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凤庆全面落实,为凤庆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搞活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五、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发展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生产力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夯实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速度,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五章发展原则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切实际,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市发展大局,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发展原则。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和*策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坚定不移地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始终以着力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为导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比较优势与短板瓶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等重大关系,加大经济与社会、城镇与乡村、发展与民生等的统筹融合力度,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融合性,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始终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定地走下去,坚持生态立县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力度,全面推进“美丽凤庆”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发展原则。始终把开放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用好内外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和提高“引进来”质量,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对外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五、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享发展原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县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六章发展目标

第一节年远景目标

展望年,我县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居全市前列,全省排名上升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幅上升。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成为普遍形态,走在全市前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健康生活目的地。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物流体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地区影响力、带动力全面彰显。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缩小。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凤庆、和谐凤庆、健康凤庆、平安凤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筑牢,全面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进展。

第二节年发展目标

锚定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战略目标,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到年突破亿元,年均增10%,排名全市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实现“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便捷高效的物流网体系基本形成。

三、生态文明开创新局面。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经济占比明显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卫战成效显著,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澜沧江流域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2%以上。“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成为凤庆靓丽名片。

四、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推进产业建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3个百亿级产业、8个十亿级以上产业、9个亿元级以上产业。坚持把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调整优化为30:30:40。

五、城乡融合呈现新面貌。坚持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巩固提升美丽县城,抓实特色小镇创建、中心集镇提质扩容和美丽乡村建设,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程,基本形成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三农”发展新格局。

六、改革创新聚合新动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资源要素有序流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加速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全市对外开放战略,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七、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幅提高,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7万元和2万元。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八、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专栏2凤庆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类别

指标

年完成数

年目标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牵头责任单位

1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

10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万元/人、%)

4.5

7.2

10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4.6

55

[10.4]

预期性

县自然资源局

4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4.8

23

[8.2]

预期性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5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1.08

2

[0.92]

预期性

县农业农村局

6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0.03

0.

8

预期性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7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4.83

-

15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8

-

13

预期性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9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21.4

45.2

预期性

县文化旅游局

10

创新驱动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亿元、%)

0.

0.58

17

预期性

县科技局

11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2

0.3

[0.1]

预期性

县市场监管局

1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0

5

[5]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13

民生福祉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17

28

[11]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1

8.7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

9

预期性

县农业农村局

15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

-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12

[1]

约束性

县教育体育局

17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44

2.18

[0.74]

预期性

县卫生健康局

18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90

-

预期性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9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个)

-

2.2

[2.2]

预期性

县卫生健康局

20

人均预期寿命(岁)

75

76

[1]

预期性

县卫生健康局

21

生态环境

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县发展改革局

22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23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8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24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率(%)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市生态环境局凤庆分局

25

森林覆盖率(%)

71.5

72

[0.5]

约束性

县林业和草原局

26

安全保障

粮食产量(万吨)

16.88

17

[0.12]

约束性

县农业农村局

27

电力装机(万千瓦)

[30]

预期性

县发展改革局

备注:1.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数按年不变价;2.根据统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考核量化目标;

3.[]为5年累计数;4.地表水质量的监测范围为我省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断面水质达标情况。

第七章发展空间布局

立足凤庆区位、资源、人文、生态优势,坚持严格保护生态空间、高效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以云保高速、巍山-凤庆-永德高速将形成十字交汇为骨架,以澜沧江等自然山川水系和生产力资源分布为基础格局,规划“提升一核、联通两轴、构建两带、打造三区”的发展空间布局。

第一节提升一核

以产城融合为主题,提升以县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将县城打造为更加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美丽县城。加快洛*镇、凤山镇、勐佑镇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洛*镇、勐佑镇两个城市副中心建设。

强化县城核心带动作用,以“美丽县城”创建为牵引、“五城同创”为抓手,全面提升洛*镇、勐佑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洛*、美丽勐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三镇各个功能区路网,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区域路网。按照云南凤庆产业园区一园两区规划,着力推进滇红产业园区、矿电结合的勐佑建材园区发展,打造好茶叶产业和核桃产业集群,完善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等产业体系,构建三镇产业互补、共进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县经济发展主引擎。推进三镇公共服务功能一体化协调配套,加强供水、供电保障,提升医疗、教育、文体、康养和休闲娱乐等功能配套,推进迎春河洛*段、罗闸河勐佑段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不断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承载能力,加快形成全县发展核心区。

第二节联通两轴

以区位再造为主题,云保高速公路、巍山-凤庆-永德高速公路为两轴,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十字路网主骨架。充分发挥云保高速公路主干道作用,推进巍山-凤庆-永德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北上大理入昆明,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孟定进皎漂、西出猴桥进缅甸,融入环印度洋经济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东进天保通广西,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大发展格局,把通道优势转化为动能优势、开放优势和商贸物流优势。

第三节构建两带

以产业引领为主题,打造特色鲜明的云凤经济发展带和澜沧江生态保护发展带。

一、云凤经济发展带:以云保高速为主轴,积极融入“凤云临双一体化城镇带”发展战略,突出发展城市经济和园区经济,着力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结合“一园两区”规划布局,将凤山镇打造为精品滇红茶加工基地、滇红文化观光旅游圣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将洛*镇打造为核桃坚果精深加工基地及交易物流集散中心、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把大兴片区打造为“云凤一体化”先行试验区。推进勐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勐佑镇打造为新型建材制造、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基地,形成一二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澜沧江生态保护发展带:以澜沧江流域凤庆片区为主体,突出生态保护,加大小湾库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强“风光水储一体化”互补基地建设,推进核桃、茶叶、坚果、烤烟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寻求滇西旅游市场,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走廊。

第四节打造三区

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多点支撑,打造营盘绿色经济开发区、鲁史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小湾世界古茶树公园核心区。

一、营盘绿色经济开发区:以营盘镇为中心,立足热区、土地、生物资源优势,抓住凤庆至永德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加快灌区渠系建设,突出畜牧、烤烟、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布局发展畜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联动三岔河镇、雪山镇、郭大寨乡发展,将营盘镇打造为绿色经济开发区。

二、鲁史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以鲁史镇为中心,辐射新华乡、诗礼乡,以鲁史古镇、诗礼古墨和新华苗文化、澜沧江百里长湖为重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将鲁史镇打造为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

三、小湾世界古茶树公园核心区:以小湾镇为中心,依托锦秀茶尊和大寺乡、腰街乡丰富的古茶树资源,突出古茶树资源和品牌、价值链开发,将小湾镇打造为世界古茶树公园核心区,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第二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县必须坚持以“三个定位”为主骨架,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第一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全面贯彻*的民族*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第一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祖国观、文化观和*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聚焦“中国梦凤庆篇章”,加大民族文艺创作力度,促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民族节庆、文娱活动、文化交流等为平台,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交融的文化桥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第二节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深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措施,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涵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创建水平。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巩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点成果,持续开展第三轮、第四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程,加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力争新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达50%以上、示范村达80%以上。

第三节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加大*策、项目倾斜力度,以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为重点,不断改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条件,加快4G、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帮助民族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提升供水保障能力,鼓励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夯实发展基础。积极鼓励和支持民族乡、村发展旅游业、文创产业、民族医药产业、特色小区域经济、电子商务等,鼓励支持少数民族产业强村建设,支持发展要素向优势聚集,加快民族地区产村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民族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解决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

专栏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程

民族地区基础改善工程。加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一定规模的自然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推动民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边防检查机构”等“十进”活动,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涵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创建工作覆盖率不低于80%,争取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命名,县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场所创建覆盖率达90%以上。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达50%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达80%以上,持续推动示范区建设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

着力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力争命名表彰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5所、省级和谐寺观教堂10所、市级和谐寺观教堂5所。

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巩固提升已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水平,新增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重点打造好凤山镇京竹林村二道河(苗族)、郭大寨乡团山村(彝族支系俐侎人)、三岔河镇山头田村(苗族)、新华乡紫薇村(苗族)、营盘镇勐统村(彝族支系俐侎人)、腰街乡开明村(彝族香堂支系)等特色村寨。开展少数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章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凤庆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涵养凤庆生态本真自然之美、生物多样多彩之美、文化包容厚重之美。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第一节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立覆盖全县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城镇、农业、生态功能空间,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推动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模式。一是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是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生态空间。主要承担提供生态产品、确保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上,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严格管制,除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二是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是保障农产品供给,不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区域,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等,使之成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空间。主要承担提供农产品,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安全等功能。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红线管控,防止过度占用耕地,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三是城镇化地区。城镇化地区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聚集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重点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区域。主要承担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聚集经济和人口、支撑全县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的功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空间无序蔓延,结合未来全县城镇化加速发展趋势,为城镇发展预留充足的开发空间。

结合全县重大发展战略,积极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式,努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办法,逐步形成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控制城乡发展边界和产业布局,使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相衔接。在澜沧江流域等重点区域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功能等生态功能重点区域及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示范。二是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土地供应方式,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挖掘各类闲置土地和废弃土地利用潜力,推进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力度,及时有效复垦生产建设新损毁土地、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和交通建设临时占用土地等,做到“新账不欠,旧账快还”。鼓励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严格控制增减挂钩规模与范围,以“空心村”、废弃地、闲置地整理和乡镇企业用地整治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合理使用节余指标,确保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村。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整治,推进荒草地、沿河滩涂及废弃水利设施用地治理和坡耕地、荒山、荒坡、残次林、低效园地等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坝区保护工程,少占或不占坝区耕地。三是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坚持山坝结合、绿色发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把绿水青山转化为人民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坚持山区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严禁毁林毁草开垦、种植,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山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审核机制,严格管控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坚决防止污染产业向山区转移。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林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加快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打造一批名、特、优、新、稀农产品,鼓励创新开发一批特色手工业产品和民族特色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统筹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山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确保山区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第二节守护住绿色生态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一、打好三大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守护好凤庆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良田沃土为目标,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强化全域生态环境治理,落实“六长制”,打好“治水、治污、治气、治村、治山”生态环境整治组合拳。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源综合防控,严格管控秸秆、有害垃圾焚烧和货运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加强城市路面机械化保洁,控制粉尘污染和污染物排放量,不断提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统筹好水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加强水环境管理,落实流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分区管理体系,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对凤庆县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加强县城污水收集支干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统筹推进乡镇中心集镇污水处理厂和自然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主要过境河流水系流域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小湾库区生活性水污染工程治理,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水源水质达标整治,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调查,进行土地污染管控分类管理,着力加强源头管控,持续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和农膜等废弃农资回收处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守护好凤庆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良田沃土。建设凤庆县垃圾收转运智能化指挥中心,配套终端智能监管和采集系统等设施,全面提升垃圾收转运处智能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减量处理,完成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配套餐厨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及转运设施,支持乡镇集镇和中心村实施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科学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完善县、乡(镇)、自然村分类试点,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协同处置和高效利用水平。到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各年度年均值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率达%,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81%以上。

二、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森林凤庆建设和全域国土绿化行动,建立全民绿化制度,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好迎春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凤庆县城市面山绿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强城镇生态景观建设,加大重要水源地、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恢复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省级“林长制”试点县工作。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域旅游打造,建成一批森林集镇、森林村庄、绿色景区、美丽公路等绿色精品工程。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合理利用城市腾退空间用于增绿、增花、增果,建设城市氧吧,提高城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完善城市生态功能系统。建设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指挥体系,打造数字生态新高地。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有机联系,构建水生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强化河长制,全面加强河流管护,保护好河流流域生态系统,确保全县河流水清、河畅、岸绿。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重点林区,完成新造林10万亩,加强四十八道河、桂花树丫口、十二道河等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全面保育天然林,科学经营人工林,建设安石、二道河、凤山、石洞寺森林公园,抓实澜沧江流域凤庆片区保护,加快澜沧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建设澜沧江流域植物园,发展绿色产业,实现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2%以上,森林蓄积量达0.13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林面积达13.5万公顷,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安全管理、遗传资源保护。推进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重点林区和澜沧江、黑惠江两江流域以及其它主要河流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体系建设,重视小微湿地保护,拓展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凤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科普馆、基因保护传承基地,利用好滇红公司茶树种质资源圃基地,传承和保护好0多个(份)茶树品种及种质材料。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维护好生态平衡。研究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巩固脱贫成果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促进基层群众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和落实好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同责、一岗双责”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全县综合考评和乡(镇)*委、*府一把手工作实绩量化考核,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府监管责任,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持续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执法,落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支持和推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加强绿色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利用好绿色资源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凤庆最厚重底色、最具竞争力特色,突出大生态引领,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

一、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依托生态、产业等绿色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坚持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突出优质化、品牌化,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澜沧江流域的保护利用,打造澜沧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走廊。全面推进营盘绿色经济开发区建设,探索加快绿色经济融合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广应用节能环保重点目录产品,培育发展茶、糖、核桃、坚果等一批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围绕打造全域旅游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做精生态旅游业,努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绿色增长极。科学有序推进中小水电站提质增效,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培育发展新一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产业发展和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推广绿色循环和低碳理念、模式,鼓励工业企业绿色转型,积极应用绿色技术,建立绿色商品产业链,发展立体循环农业,促进资源节约化、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转变。

二、全面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创新土地供应方式,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挖掘各类闲置土地和废弃土地利用潜力,鼓励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废弃地复垦利用,推进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土地复合利用。鼓励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拓展城市用地空间。

三、全面实施节水行动。聚焦工业、农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等重点领域,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深化水资源价格改革,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刚性约束,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开展工业节水改造,推广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发展节水型现代化农业,加快营盘、勐佑等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改造,探索实施智慧水利大数据应用建设,强化水资源大数据应用分析服务。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健全城乡节水管理制度,强化用水全过程监管,实施差别化管控和刚性约束,合理调整用水结构,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到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亿立方米以内。

四、推动能源节约行动。持续抓好节能推广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利用,加大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节能技改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融合深度。探索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及差别要素价格机制,抑制“两高”行业发展,建立“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生产模式,加大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力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在生态基地、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康养旅游等方面发力,打响“三张牌”凤庆品牌。

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学校教育、媒体报道、制度引导、监督约束等方式,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和绿色发展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生活创建、美丽单位创建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探索综合用能、多能转换、自然空调的绿色建筑新理念,推广绿色、节约居住,鼓励使用绿色建材、新型墙体材料,节能设备和节水器材。鼓励绿色出行,加快发展城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共交通,加快充电站(桩)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引导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促进绿色消费,鼓励购买和使用居家高效节能节水材料、简化环保产品包装,杜绝餐饮浪费,倡导“光盘行动”,破除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建立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

第四节加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以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置为重点,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防治工程,完善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和垃圾收转运设施,提升城乡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全面推进迎春河流域综合治理,抓实生态廊道建设,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县城城乡结合部和各乡镇中心集镇周边村庄综合整治,实施绿化亮化、海绵村庄、风貌提升等改造提升,实现城镇结合部村庄基础设施和整体风貌与城市有效衔接。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全面完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提标改造、医废处置中心建设,启动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利用项目建设。加强环境信息化和安全体系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智能化。

专栏4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

生态创建。力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环境质量。到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各年度年均值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澜沧江水系纳入省级考核的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

重点治污工程。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产业园区升级改造工程、扬尘油烟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碳排放达峰工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整治工程、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置设施提升完善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工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农业农村污染系统治理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

生态保护。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总体保持稳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评估、调整、落地并严格执行。

森林凤庆。实施森林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森林资源保护和退化天然林修复。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积极争取将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异地搬迁腾退地等纳入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继续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防护林体系,依托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重点开展澜沧江、怒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修复重点区域生态、引用水源林建设等工程,到年规划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0万亩,新造林10万亩。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开展监测、评估与防控,加强生物安全监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成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勘界定桩,申报建立澜沧江湿地公园。

加强古树茶保护。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的原则,落实《凤庆县人民*府关于贯彻临沧市古树茶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等法规,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做好全县古树茶普查,开展全县古树茶的申报认定和挂牌保护工作,建立古茶资源数据库、档案库和实物库。

“五美”建设。涵养生态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领域的保护。到年,全县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重点领域得到保护,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指标居全市前列。创建环境美,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到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达到或者优于Ⅲ类)比例居全市前列。提升城市美,着力提升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凤庆特点的绿色城镇之美,巩固提升“美丽县城”建设。塑造乡村美,以村庄规划管理、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做特民居,开展“美丽乡村百村示范行动”,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到年,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展现山水美,精心装扮山坝河湖路田,打造以澜沧江、迎春河为代表的最美河流,建设一批美丽公路。到年,山水美格局基本形成。

数字环保。配合建立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森林火灾、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等环境要素、林业资源、自然资源的数据感知与动态监测体系。

第三章更高水平推进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临沧推动对缅开放的机遇,补短板增动能利长远,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凤庆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贡献度和价值链优势。

第一节找准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切入点

全力推进巍山-凤庆-永德高速公路建设。启动云保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巍山-凤庆-永德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形成公铁联运的大交通网,主动融入全市对缅开放的重大战略,形成外接缅甸、环印度洋经济圈,内联成渝双城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格局,推动凤庆由节点城市向枢纽城市发展。

全力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坚持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强化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精准招商,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企业的合作,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开放合作功能,力争在外向型加工、商贸物流、新材料加工、生物医药制造、现代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精品等招商上取得重大成效,形成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策、机制和办法,在大项目、大企业招商引资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推动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充分利用“进博会”“南博会”“边交会”等展会平台,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努力实现外资规模持续增长,引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每年储备招商项目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7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10%以上。

第二节精准补齐短板拓展投资空间

抓住国家重大*策机遇和投资导向,发挥投资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加快补齐各领域短板,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增强内外循环发展动力。“十四五”期间动态储备项目保持在0个以上,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一、扩大重点领域投资。统筹利用各类资金,聚焦薄弱环节,继续加大“两新一重”等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工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切实增强产业投资比重。统筹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中心集镇等城镇化建设和城市道路、排水防涝等市*工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教育医疗、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公共文化、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领域项目投资,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二、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牢固树立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建设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凤庆高质量发展最有力抓手和最直接动力,全面落实项目要素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各领域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谋划、论证、包装、争取。加大财*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获得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更大规模支持,加强地方资金配套保障。推进投资和融资联动发展,建立项目分类融资机制,规范灵活使用财*投入、金融贷款、企业债券等市场化融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财*资金撬动作用,规范*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管理,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策,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潜能。强化项目用地、环评等各类要素保障,着力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确保各领域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三、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主要领导高位推动重大项目和班子领导“授全权、负全责”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全面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名领导负责、一个部门协调、一支队伍服务、一套方案落实、一抓到底推进”的“六个一”项目建设机制,完善项目储备机制,落实找机遇、找*策、找项目常态化,促进和形成向上高位衔接争取、向下强力跟踪督查的项目纵向衔接管理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节推进消费转型升级

依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全县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内外循环发展活力。到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一、巩固提升传统消费。引导实体零售消费创新发展,鼓励企业整合创建综合商场和实施景区化改造,积极推进小型零售企业通过电商升级服务。加快推进步行街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打造消费特色街区,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和假日经济,培育传统消费新增长点。统筹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托幼家*等生活服务业,支持银发经济,做好便民商圈与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实体便民消费圈。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住房市场消费健康发展。

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补齐农村消费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集市提档升级,加快乡镇5G网络覆盖、自然村4G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增强农村电子商务覆盖密度,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夯实农村传统消费和信息消费基础。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优化整合存量设施资源,有效降低农村流通成本。鼓励和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提升农村吃穿住用行等一般消费,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

三、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共享消费,稳步推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共享经济,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促进网络消费、在线教育、网络直播、在线健康咨询等新兴信息消费发展。推进定制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产品、康体健身、精准医疗和品牌生活用品等私人定制服务,增强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水平,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四章打好“三张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着力将核桃坚果产业、茶叶产业、畜牧业打造为3个百亿级产业,将绿色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物流、新型建材、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数字经济、房地产8个产业打造为十亿级以上产业,将烤烟、蔗糖、水产、水果、蔬菜、酒、粮食、航空产业、花卉苗木9个产业打造为亿元级以上产业。全力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专栏5产业发展重点

百亿级产业:

核桃坚果产业。组织开展欧盟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森林食品认证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坚果企业品牌。到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地认证率,核桃达50%以上、临沧坚果达80%以上;欧盟认证的推广率,核桃达60%以上,临沧坚果达85%以上。加强科技投入,建设产学研体系,实施好“一县一业”核桃基配油生产加工项目,开发学生营养餐核桃乳、核桃中药、保健品、工艺品、生物质燃料、饲料、肥料等产品。

茶叶产业。加快实施“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茶叶主题公园、一座名茶山、一个古树茶村庄、一个茶叶小镇、一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叶基地。优化产品结构,规范提升初精加工,形成以凤庆滇红茶为重点的优势产品。建设规模化茶叶交易市场。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开发茶叶保健品、化妆品、食品、香精等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畜牧业。引导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态化发展,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优质化为发展方向,推广精细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和节本增效技术,加大地方品牌和良种培育,打造生态畜禽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利用林果茶地资源优势,支持发展林下生态养殖。抓畜牧业,巩固好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成果,推进正邦集团肉食品加工项目、鹏欣集团肉牛养殖项目,建成3家饲料厂和大型屠宰加工精深加工厂,打造畜牧精深产品加工基地。

十亿级以上产业:

绿色能源产业。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在适宜地区适度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采取“大集中、小分散”适地发展城市垃圾和乡村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重点推进滇重楼、滇*精、滇龙胆等中药材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做大当归、云木香、红花、续断、板蓝根、蒲公英等一批有特色、经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中药材品种。促进中药产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融合中医药“治未病”特色健康服务,大力推进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发展。

现代物流业。聚焦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航空物流、城乡配送、现代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以公铁联运为基础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物流产业园、物流集散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互联网+”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新型建材产业。以习谦水泥厂为核心,将勐佑镇打造为新型建材制造基地。积极引进省内外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型建材企业入驻凤庆,促进新型建材产业聚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凤庆新型建材品牌。

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加快建成以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体系。

文化旅游业。围绕全域旅游、文创时尚、“旅游+”“文化+”等新业态,打造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休闲农业、红色旅游等重点产品。

数字经济产业。聚焦4G补短板、千兆宽带、5G网络覆盖等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搭建重要产品溯源、金融服务、税务、物流、医疗、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的区块链行业应用平台。

房地产。充分挖掘城镇新增人口和外来投资者对住房的需求潜力,以打造精品为目标,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加大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力度,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赁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城镇居民的刚性、改善性和选择性住房需求。

亿元级以上产业:

烤烟产业。持续推进烟水、烟路、农机具、育苗设施等基础设施和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基本烟田稳得住、基础设施用起来、烟叶生产有效益。聚焦稳定核心烟区,提升产品结构,完善工商基地合作机制,提升烟叶等级纯度、等级合格率和烟叶适配性,增强优质烟叶供给能力。

蔗糖产业。围绕把每根甘蔗“吃干榨尽”的综合开发利用思路,积极开展以蔗糖为原料的保健品、微生物制品、化妆品、添加剂等新产品研发,推动形成以制糖业为主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做优做强云南凤庆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水产产业。加大以澜沧江小湾电站库区、优势水库库区、冷流水、低洼冷浸田等宜渔水域的开发力度,稳定、调减电站库区、灌溉水库等公共水域投饵网箱养殖规模,按照“海洋牧场”的发展理念,推广小湾库区大水面养殖模式,推进高原生态渔场建设。到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0.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2.66万吨。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水产养殖观光、体验旅游。

水果产业。以营盘和澜沧江沿线为重点,加大沃柑、香蕉、火龙果等热带亚热带特色水果发展,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和标准园建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喷滴灌、果园生草等技术,建成一批基地规模成片、设施装备优良、技术管理规范、产品优质安全、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高的高标准水果生产基地。到年,全县水果面积发展到4万亩。

蔬菜产业。依托凤庆丰富的热区资源,按照“扩基地、提质量、强龙头、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充分挖掘蔬菜生产潜力和发展优势,加快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着力打造“凤庆生态蔬菜”品牌。到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

酒水饮料产业。以顺宁府酒业、智上核桃乳等企业为代表,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加快营盘万亩沃柑基地深加工配套,促进酒水饮料行业快速发展。

粮食产业。坚持规模化种植,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建设粮食高稳产基地,巩固创建以水稻、玉米、麦类为主的高产示范样板区,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航空产业。完成凤庆通用机场建设,启动支线机场申报和机场高速建设,为地区提供快速通勤服务,扩展航空驾校、农林作业、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方面服务功能。

花卉苗木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照“品种特色化、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以优良乡土树种为特色、常规绿化树种和外来树种为补充的苗木基地。促进我县花卉苗木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在发展农业板块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美化城市景观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到年,培育3户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企业,推进“绿色银行”建设。

第一节巩固提升高原特色产业

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首长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采取科技增粮措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确保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到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7万吨以上。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合理空间布局,逐步破解产业“争地”矛盾,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巩固提升茶叶、核桃、临沧坚果、畜牧、蔗糖、烤烟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蚕桑等特色产业,建立长短结合的高原特色产业体系。巩固江北等传统烟区,有序推进烤烟南移,打造全市第一个生产收购20万担烟叶以上全省重点种烟县。做优做精农业产业规划,结合小区域生态特点,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合理规划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示范性生态农业基地。大力实施基地提质增效工程,提高万亩优质高原特色农业基地的有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加快发展林产业、水果、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打牢产业发展第一链条。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地理标识认证,积极申报凤庆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一县一业”核桃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到年,全县产业基地稳定在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识认证基地达到万亩以上。到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含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到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打造“绿色食品牌”,加快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第二节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有效路径。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规模化经营为核心,绿色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进生物产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现代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生物产业新型化、现代化。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展质量追溯场景运用试点,推进生态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努力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培育年产品销售额过亿元企业10户,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到年,全县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率力争达85%,畜禽粪便资源化开发利用率达86%。

第三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专精特新”为导向,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到年,凤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工业成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以上。

一、推进云南凤庆产业园区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做实核桃产业园区,加快标准厂房、创业孵化园、冷链仓储、研发及质检中心、交易中心、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核桃基配油、陈升红茶厂、大友普洱茶庄园、禅茶文化庄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资源、资金、人才、配套设施等要素向园区聚集,激发园区创新发展活力,建设绿色园区、特色园区、智慧园区、美丽园区,加大园区招商力度,促进产业链延伸项目、绿色低碳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及配套企业入园发展,到年入园企业达户以上,工业总产值达亿元以上,园区工业就业人员同比增长20%以上,充分发挥工业园区聚集产业发展的作用,努力把云南凤庆产业园区创建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二、巩固提升水泥、制糖、水电、酒水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肉制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提升工业经济和园区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力。推广天然气利用,大力提高工业用气占比,促进能源就地消纳,从发电大县转变为用电大县,深入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能源消纳示范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建设。

三、打好“企业培育攻坚战”,做实稳企纾困工作。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减税降费*策,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扩产促销、融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问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专家工作站、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自有品牌。推动一批规上企业上台阶、小微企业上规模,加快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企业发展新格局。到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13%。

第四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

依托凤庆自然风光、秀美山川、历史文化、乡土风情,以绿水青山为形、乡愁乡韵为*,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为抓手,文旅、茶旅、农旅融合,突出“养老养生、避暑避寒”旅游主题,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令人向往的全省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到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亿元。

一、以打造滇红茶文化为重点,实施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区建设,打造精品自驾游线路。全力打造小湾世界古茶树公园核心区,建设茶尊养生小镇,擦亮“天下茶尊”名片。依托澜沧江、黑惠江资源优势,加快码头、航线建设,发展水上康体运动、高原淡水垂钓、水上娱乐项目,着力打造“两江三州(市)八县水上旅游环线”。推进滇红小镇、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安石红茶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提高凤庆处处有高品质景区、高品质景区处处有不同的全域旅游吸引力。凝聚行业合力,着力打好山水牌、文化牌和风情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应用,探索景区管理模式,力争建成3个以上4A级景区、6个以上3A级景区和10个以上2A级景区。

二、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培育发展一批田园农庄、半山酒店、庭院经济、乡村民宿等特色业态,开拓民族文化、休闲康体、电子商务、农事体验、养生养老等旅游市场,拓展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打响“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乡村旅游凤庆品牌。

三、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中药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优势,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医疗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康体医疗、康体运动、康体养老、生态养生、文化养生、温泉养生等六类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围绕高端养生、大众养老、本地养老,加快培育康养产业,积极引进高端医疗机构和康养机构,提高医疗康养水平,为高端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康养生活环境和个性化、定制化的康养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研究推广中医中药,大力开发保健食品及食疗、药疗系列产品。开发具有凤庆特色的户外运动康养休闲项目,发展徒步、穿越、攀岩、洞穴探险和水上极限运动等产品业态,建设一批体育旅游、运动休闲示范基地,打造精品体育赛事活动。整合绿色食品、地热温泉、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等健康资源,大力开发养生饮食、健康庄园、温泉庭院等健康旅游项目,推动旅游和康养深度融合。

专栏6旅游产业发展重点

一城,凤庆城。把凤庆县城建设成具有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健康生活旅游核心聚集区、全县商务会展基地和旅游集散中心。

三区。澜沧江百里长湖古镇生态旅游观光区、凤庆滇红茶文化旅游核心区、石洞寺陈家窝河为主的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区。

四带。澜沧江百里长湖、鲁史古镇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观光茶马古道体验带,以百里长湖、世界古茶树公园核心区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带,以石洞寺、陈家窝河、大兴为主的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带,以茶王片区、滇红生态工业园区、安石村为主的滇红茶文化体验带。

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以“天下茶尊滇红凤庆”为旅游品牌形象,推进“探寻世外桃源,重返千年古镇,品茗滇红飘香”旅游线路的规划推介,进一步提升鲁史古镇、滇红第一村、石洞寺、古墨、锦秀茶尊景区服务功能。继续做好凤庆红茶节、茶尊觐拜仪式、祭孔仪式、茶马文化等旅游节庆活动。

智慧旅游。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优势,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加快旅游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景区导览、手绘地图、AI扫码识景等智慧化建设工程,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服务和人性化体验。

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好山好水好气候等优质资源,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凤庆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潜力,促进凤庆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迅速吸引周边游客到凤庆休闲度假消费。以旅游景区、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大滇西旅游环线。以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为重点,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上交通为依托,以点面空间发展为支撑,融入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

半山酒店。以不破坏生态、不过度开发、不影响原住居民生产生活为原则,突出民族文化元素和自然资源禀赋,把半山酒店打造成为藏在山间、隐没林中、外观古朴、内部高端、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精品酒店。凤庆近期重点打造禅茶文化庄园半山酒店,力争进入第一期的最美半山酒店评选。

第五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提升物流配送、金融服务、咨询中介、科技服务等行业市场化水平和专业化供给能力。扩展通用机场在航空驾校、农林作业等方面服务功能,打造新亿级产业。

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高家*、养老、托育、物业、医疗护理等民生领域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文创时尚、电子商务、节能环保、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服务、商务服务、检测认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到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专栏7服务业发展重点

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配送。加快推进凤城、洛*、勐佑物流中心配套基础建设,推进快递园区、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快递作业枢纽)及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建设,支持公共服务属性明显的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

金融服务。健全和完善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金融组织,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增加县域分支机构及网点,提供更多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咨询中介。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会计评估服务、金融服务、产权交易服务、农村经纪人服务、法律服务等七大类高端中介服务业。

科技服务。加强科技合作、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伸科技创新服务链,巩固发展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突出科技研发、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技术监督、专业化科技服务等重点,加强专业技术服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生活性服务业:

家*服务。实施“家*服务提升”行动,完善家*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健全家*服务体系,重点提供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的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家*服务供给水平,推行家*企业实施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规范家*服务合同管理。

养老服务。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规范,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发挥专业养老机构自身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探索创新,积极开发切合农村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方式。

旅游服务。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康养等复合型旅游转变,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教育服务。以提升生活性服务质量为核心,发展形势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推动职业培训集约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健康服务。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健康服务,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产品,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

文化服务。着力提升文化服务和品质,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鼓励创造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服务产品。

体育服务。大力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重点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

1
查看完整版本: 权威发布永登县政府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