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楚雄一名析辨基于彝族语言学角度的
TUhjnbcbe - 2023/9/28 19:19:00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楚雄”一名析辨

——基于彝族语言学角度的一种解读

诺嘎从若

引言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的重要之年。州庆期间,楚雄州统一战线利用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了关于庆祝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知识竞赛,参赛人数达1.3万余人,其中不乏山西、四川、江西及省内其他州市的参赛者,其时,特意设置了一道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沿革知识竞赛题,参赛者普遍反映该题有一定难度。有不少参赛者纷纷来电询问,笔者感到有一定难度者原来是缺乏对楚雄历史基本知识的基本了解,不知道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之前有楚雄专区、武定专区,两个专区的管辖范围远远超过今天楚雄州管辖的范围,还包括禄劝、安宁、富民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原楚雄专区及武定专区的部分县区合并而成的。楚雄市当时是楚雄县,楚雄县是楚雄专区的一个辖县。这段历史也是一段很重要的历史。楚雄彝族自治州是怎么来的,其源头与楚雄专区密切关联,楚雄专区怎么来的,又与楚雄县密切关联,楚雄县怎么来的,又与楚雄是怎么来的密切关联。反过来说,“楚雄”一名与楚雄的原著居民如何为此命名有关。追根溯源,它们都与“楚雄一名”是怎么来的密切关联。

楚雄城鸟瞰图

身为楚雄人,“楚雄”一名究竟怎么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严谨的问题。很多外地朋友每每到楚雄,往往都会问及“楚雄由来”。“楚雄”一名是怎么来的?一说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一说来源于《楚雄县志·楚雄名义考》;一说来源于民间传说。越想向外地朋友详细说清楚,越觉得没有说清楚,或者越觉得难以说清楚,虽然出于礼貌,外地朋友也会点点头,但他们的眼神里并没有流露出信服的认同感。这是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楚雄尴尬的问题。

新时代,新楚雄。“楚雄”一名需予新阐释、需予正本、需予清源。

“楚雄”一名版本举隅

楚雄由来,版本较多,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从历史学的角度、从文献学的角度,皆可得出楚雄由来的不同解释。

事实上,一个地名的由来应该是简单、明了而不应该复杂、深奥、难懂。例如北京,就是北方的京都,河南就是*河之南,河北就是*河之北,山西就是太行山之西,山东就是太行山之东,广东就是广信之东,广西就是广信之西。红河就是红河,怒江就是怒江。它们的由来简单、直观、明了。因为,它们都是用汉语命名,从汉语角度解读。一切都顺理成章,言之成理了。而有些地名的解读路径则出现了问题,即初始地名是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而解读的时候用非少数民族语言的体系、角度解读,结果解读的越深入离题就越远。或者说,初始地名是原著居民即少数民族用少数民族语言予口头命名,而见诸于书面即如志书、文件、读本等汉文献的初始记录则用音讹、音译的方式记载,汉语和各少数民族的语音、语言是各自不同的语言体系,用汉语记录少数民族语言是一个几乎很难做到准确记录的事情,“缩水”“异化”现象往往比较普遍而突出。“楚雄”便是。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楚雄紫溪村

有很多地名应当从少数民族语言的体系去解读方得始终,因为它命名的时候就是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命名。例如,独龙江,不是一条龙的江,在这里的独龙不是一条龙,而是怒族语言,是后面的河谷、后山的河谷、后方的河谷之义。

“楚雄”一名为什么复杂化了、不简明了?走入误区。即从汉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的角度切入去研究以地方少数民族语言命名“楚雄”之源。导致越研究的深入越解释不清楚,越解释不清楚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绕进去了就往往出不来。

从目前的资料看,对“楚雄”一名的解读有三种版本。

《史记》有载:“楚威王时,使将*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乔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沃数里,以兵威定属楚。”庄蹻通滇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前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当年,楚国的*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云南,进入滇中地区,并在滇池附近建立了著名的“滇国”之后,云南的历史上出了一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其结果是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楚雄”一名由来,也与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或者说“楚雄”一名的产生,就是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楚雄”本身就是两千多年以前,由楚国和云南两大区域之间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催生的。

方志有载:宣统《楚雄县志·楚雄名义考》云:“楚雄之名,始自战国庄蹻开滇略地至此,曰楚。南诏时设威楚县……即改为楚雄县。考之舆图,‘威楚’相沿之久……殆取楚地雄威远播之义”

传说作据:有传“楚叔熊逃于此”之说,“叔熊”是人名,是当年楚国的一个贵族之后。叔熊是楚国人,名字中又有一个“雄”字,故而后人视此为“楚雄”一名的由来。清嘉庆《楚雄县志》云:楚雄“郡为《禹贡》梁州外地,在周为百濮也。春秋时,楚叔熊逃难于濮,即此”。按照司马迁《史记》之《楚世家》记载:叔熊又名叔堪,春秋后期楚国的中书令,后因兄弟同室操戈,便逃难于“百濮之地”。百濮之地即楚雄。

传说的另一种版本是:这个地方很早以前没有地名,是兄弟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汉代庄蹻开滇,他的部下有一个叫南雄侯的人到过楚雄。公元年,有一个叫威楚的彝族酋长在这儿筑了一道土城,人们就以他的名字叫地名,叫威楚城。一直到了公元年,才把威楚改为楚雄。在起楚雄这个名字的时候,就用威楚的楚,南雄侯的雄把两个人的名字各取一个字,组成了一个新的地名叫做楚雄。

以上三种版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资料、不同的逻辑推导了“楚雄”由来。有几个问题颇值得思考:关于楚雄的楚与楚国有关的问题,仍然缺乏翔实可信的资料和记载;关于历史文献中的“以兵,威定属楚”是不是就是今天的楚雄之域;历史文献有关“楚雄”一名的记载,其历史真相是什么。即便楚雄与楚国有关,《史记》中有载“以兵,威定楚雄”也确实存在,但楚雄与古时候的楚国有关系之前,“楚雄”究竟存在了没有,“以兵,威定楚雄”之前,“楚雄”存在了没有。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楚雄”的存在应当在《史记》问世之前,也应该在“战国庄蹻开滇略地至此,曰楚”之前。楚雄的原著民不是庄蹻开滇带来的,庄蹻开滇带来的先民是汉族同胞而不是彝族先民,“改土归流”制度的推行融进来的也是汉族同胞而不是彝族的土著民,元朝时的屯兵制度在推行,所屯的并也是汉族同胞而不是彝族先民。那么,问题就来了,“楚雄”一名在这两个“之前”究竟应当叫什么,是不是就叫“楚雄”?如果就是叫“楚雄”,那它是怎么来的?如果不是叫“楚雄”,那它又是叫什么?笔者认为,楚雄自古就是叫“楚雄”,是“战国庄蹻开滇略地至此”之前就叫“楚雄”是司马迁的《史记》有载之前就叫“楚雄”,就像楚雄这片土地自古就存在一样,楚雄这片土地上的先民自古就存在一样。“楚雄”一名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彝族先民有关。“楚雄”其实彝族先民早已命名定了。

彝族梅葛传承

从彝族语言角度解读“楚雄”一名由来

先举几个从少数民族语言的角度方可讲得通的地名由来。以佐证“楚雄”一名由来的一种新解读之必要性和重要性。

滇池:甸在地名中有其特定的蕴含。据相关资料查证,“云南古夷语称山间平地为甸”,甸中有池,曰甸池。在明代以前,作为地名,滇仅指昆明周围一带,从明代开始,才用滇概称云南省。滇池一名与彝族语言有关系。

西双版纳:傣语,一万二千亩良田的之义。汉语,单纯词,西是西,双是双,版是版,纳是纳,若分开,西不指方位,双不指单双,版不指版本,纳不指接纳,无实在意义,讲不通。只有四个字合起来才指一万二千亩土地之义,即西双版纳这个地方。

迪庆:藏语,意指吉祥如意的地方。若从汉语的角度讲,虽然“庆”有喜庆之义,但“迪庆”与吉祥如意形不成必然的逻辑联系,无实在意义。

丽江:丽江一名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年)设置行*区丽江路。《元史地理志》说:“路因江名。”就丽江地名的由来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后因犁、丽声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

香格里拉:藏语,心中的日月之义。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秒回了一个远在东方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如果,从汉语的角度分析阐释,香格里拉是个单纯词,无实在意义。

德宏:傣语,“德”为下面之义,“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如果,从汉语的角度讲,“德”乃道德,“宏”乃宏大,“德宏”与道德、与宏大有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未必。

在楚雄,从彝族语言的角度分析阐释方可得出实在意义的地名不少。

双柏:彝语,合成词,磕松山之义。汉语:两株柏树,虽然是合成词,但与双柏县辖本意无直接联系。事实上也是一个单纯词,无实在意义。

一平浪:彝语,合成词,适宜嬉水之峡谷之义。汉语是单纯词,无实在意义,讲不通。

掌鸠河:彝语,合成词,直通而宽阔之河谷之义。汉语是单纯词无实在意义,讲不通。武定插甸、发窝一带径流水流往禄劝云龙的河流概称。

彝族左脚舞

民族歌舞

武定:彝语,合成词,其古时的全称是“罗武甸”,意指罗婺部落居住地之义,在彝族语言里“武定”,的“武”阴平,“定”上声。武,取罗婺谐音之婺,定,甸之谐音,取彝族语言居住地谐音之定。“罗婺甸”一名,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字一词省了去,只留下“武甸”,“武甸”音讹而成“武定”,即“武定”是“罗鹜甸”的音讹而成,“武定”就是“婺甸”之音讹。虽然有志书载,武定是用武力平定之义,合成词,但武定是怎么用武力平定的呢?什么时候发生的用武力平定之事呢?是什么人用武力平定了武定的什么人呢?皆无充分确凿的依据。对武定一词的解读,是从现有的“武定”一词的汉语蕴意反推而去,得出武力平定的异义,实则与武定一词产生的根本原因大相径庭。

插甸:彝语,合成词,“插”,稻谷之意,“甸”,山间平地之义,开阔地之义。在县市生活中与甸有关的地名不少。在彝族语言里插甸称为“插甸老”,意指稻谷生长的坝子,即稻谷丰茂之地。汉语,则是单纯词,无实在意义。

咱啦河畔

远眺咱啦(局部)

咱啦秋韵

咱啦一瞥

咱啦之秋

万德:彝语,合成词,适宜牧猪之地,原指今万德镇西南万德坝塘那片草场草地。在彝族语言里万德的全称是“万落甸”,“万”是去声,“落”也是去声,“甸”是上声,“万”是猪、豚、豸之义,“落”是放牧之义,“甸”是之地之义,上声,与汉语里的字和读音是有根本区别的,彝族语言里的万德是“万落甸”省去“落”之音形成的简称,就是适宜放猪牧豸牧豚之义。汉语,合成词,万德,万种道德,多德其实都讲不通。

少数民地区的很多地名,只能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角度去解读,不应由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演化而成的汉语角度去解读。否则,越解读越不清,越离本真越远。回到正题。

楚雄:其实是一个与这片土地一样古老的彝族地名,合成词。“楚雄”一名先庄蹻开滇就已存在,先“楚叔熊逃于此”之说就已存在,先“以兵,威定楚雄”就已存在。换句话说,古彝族先民何时居住于斯,生活于斯,“楚雄”一名就何时出现于斯。那些似是而非、云里雾里、从材料来材料去的“研究成果”都是“楚雄”一名存在之后的事罢了。“楚雄”一名,比较完整的原始地名是:“楚雄甸”,彝语,由三个可以独立成词的词构成,且三个词各自皆有独立意义。“楚”:割、收割之意。彝族东部方言区称割、收割、割刈为“次”,去声,北部方言区则称之为“醋”,去声,彝族西部方言区则称之为“词”,阳平。无论是哪个方言区,“次”也罢、“醋”也罢、“词”也罢,皆是“楚”的音讹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同时也是“楚雄”一名之“楚”的原由。“雄”:草之义。彝族东部方言区称之为“诗”,南部方言区称之为“细”。“甸”:在彝族语言体系里,甸是一个用得非常广泛的一个地名概词。泛指山间平地、坝子、山川、开阔之地等皆称之为“甸”。例如上文述及的“武定”“万德”“插甸”等地名可证。出于简洁好记,好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楚雄甸”中的“甸”被省略了,只留下“楚雄”二字一词。从彝族语言的角度讲,“楚雄甸”是什么意思呢?是野草丰茂之义。彝语与汉语的语法语序不同。例如汉语的“吃饭”,在彝语里则是“饭吃”,“看书”在彝语里则是“书看”,你去哪里?”在彝语里则是“你哪里去?”,往往把汉语的谓宾结构倒装成宾谓结构。“那么,“割草”、“刈草”在彝语里的语法结构应当是“草割”“草刈”,即彝语的“雄楚”,一个典型的动词或动宾结构。而“楚雄”又作何解释呢?它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即“楚雄”是割刈之草之义,即“适宜割刈的草”,在彝语里是一个复合结构的名词,也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形容词。“楚雄甸”意指适宜割刈之草的坝子。换句话说,“楚雄甸”意指野草丰茂之地、湿地之义。这就是“楚雄甸”的彝语含义。“楚雄”是“楚雄甸”的音讹而成、省字而成。从“楚雄甸”到“楚雄”,皆是音讹字略所致的结果。彝族先民择楚雄而居住的时候,看见眼前一派野草丰茂的湿地,宜耕、适牧,宜稼,宜穑,起名“楚雄甸”,即野草丰茂之地、野草丰茂之湿地。楚雄,在彝族古籍中蕴野草丰茂之蕴含后基于地名从简易记易说的原则“甸”字及“甸”音渐渐消失,仅保留了动宾结构的“楚雄”这个名词,仅保留了复合结构的“楚雄”这个形容词。

楚雄,彝族地名,源于野草丰茂之蕴含,乃草甸、湿地之义。简单,明了,本真,不复杂。但我们在研究“楚雄”一名渊薮时往往忽略了彝族居住地的地名应当以彝族语言的角度切入的路径选择。这让“楚雄”一名,走远了。“走远”毕竟“走远”,但它依然客观存在。让它回来即好!

作者诺噶从若近照

(诺噶从若:彝族,罗婺彝寨咱啦村人,本名杨春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楚雄一名析辨基于彝族语言学角度的